肇事逃逸依据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2:37:19    

认定肇事逃逸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如果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明知发生了事故,仍然选择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这将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

即使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但只要他驾车驶离事故现场,这也属于肇事逃逸。

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如果当事人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嫌疑,并且在报案后没有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后又返回,这也属于肇事逃逸。

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即使当事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没有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这也属于肇事逃逸。

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如果当事人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留下虚假的个人信息后离开,这同样属于肇事逃逸。

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在交通事故调查期间,当事人如果逃匿,也将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如果当事人离开现场,并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现有证据证明他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这也属于肇事逃逸。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

在未能就赔偿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赔偿费用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当事人未留下真实信息并强行离开现场,这也属于肇事逃逸。

认定肇事逃逸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根据这些法律条款,肇事逃逸者将面临罚款、拘留、吊销驾驶证,甚至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的处罚。

建议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停车并保护现场,报警并协助救助伤者,以减少事故损失和法律风险。

相关文章:

书香满立山 全民共“悦”读05-01

强势“吸睛”!鄂前旗这场推介会凭硬核实力“俘获”榆阳游客04-30

山西太原一居民小区发生爆炸,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04-30

君山有约|文化、健康、科技全打包!县政协“六送”服务送到家门口04-30

三部委在扬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现场复核04-28

莒南县岭泉镇加强农村村民自建住房管理04-27

关注 | 守护水钢“排水命脉”04-26

当成都人才遇见广东offer: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和“山海之约”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