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央行“十箭齐发”,逐条解读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2:11:00    

川观新闻记者 卢薇

5月7日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其中,潘功胜表示,为贯彻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央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类十项政策。

“十箭齐发”,指向何方?欲达成什么目标?川观新闻记者邀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婧,对央行新发布的政策做了逐一解读。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婧(受访者本人供图)

看发布背景

金融要在稳预期、促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位负责人一齐发声,使得这场重磅发布会备受关注。

为何选在此时召开?

顾婧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但内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政策调控面临多重挑战。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对我国出口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压力;从内部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部分行业信心不足,市场预期仍待进一步稳定,尤其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仍面临一定流动性制约,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的任务不仅是稳住当前增长基本盘,更要发挥金融在稳预期、促转型中的关键作用,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重点领域融资支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顾婧表示,此次出台的政策组合,正是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的基础上,强化“精准滴灌”,兼顾短期托底与中长期培育,通过结构性工具与总量工具的有机协同,释放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明确信号。

看政策指向

增强市场流动性、调节融资成本、精准支持关键领域

央行此次发布的十项政策分为三类: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创设并加力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在顾婧看来,“这三类政策目标明确,‘箭头’分别指向增强市场流动性、调节融资成本、精准支持关键领域。”

针对数量型政策中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顾婧认为有助于提升市场资金流动性,尤其是在流动性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预计能有效缓解部分融资困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支持。通过此举,金融机构将能够获得更多资金进行贷出,从而推动经济活力的恢复。对于“调整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至0%”,她认为这一调整主要针对特定行业,意在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尤其是在汽车金融和金融租赁领域的流动性提升。这有助于提振消费和相关行业的融资环境。

价格型政策中,“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带动贷款利率同步下行”的核心目的是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从而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通过利率的适度调整,市场资金成本有望进一步减轻,尤其对有贷款需求的行业和消费者提供了一定支持;

“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则通过下调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特别是支农支小和再贷款利率,进一步提升政策的精准发力,对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将更加明显,政策效果有望在中长期内显现;

“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是针对住房市场的调整,可有效降低购房者的融资成本,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特别是首套房贷款利率的调整,有助于提振部分潜在购房者的信心。

结构型政策共5条,旨在通过精细化的政策扶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并支持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的发展。顾婧表示,“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领域的资金支持,不仅体现了国家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心,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融资来源。这一政策对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则在助力消费和养老服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再贷款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帮助商业银行加强对相关产业的金融支持。这将对稳定经济结构,促进消费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意在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助于缓解这些领域的融资困境。通过扩大再贷款额度,银行将能为这些领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明确了通过整合资本市场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为证券、基金等领域提供更为充足的流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市场信心有望逐步恢复,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活跃度将得到提升。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目的是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长期限的融资机会。通过多方合作,降低企业融资风险,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对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看预期作用

既让“水渠通畅”,也能“精准灌溉”

顾婧分析,此次政策安排具有鲜明的“三重导向”特征:

第一,托底市场信心,强化逆周期调节。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释放长期低成本流动性,改善市场资金面,有助于带动贷款利率下行,缓解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压力,提振实体经济信心。结构性工具利率同步下调,也有助于提升政策传导效率,确保资金“流得出、用得好”。

第二,聚焦重点领域,突出结构优化导向。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养老消费、支农支小等领域加大再贷款额度,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体现出政策更强调“有保有压、精准发力”。这不仅有助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短板领域,也体现了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逻辑。

第三,统筹金融改革与市场稳定。通过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改善资本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完善公积金贷款政策、引导银行降低住房融资成本,也体现出对居民消费、房地产“软着陆”节奏的精细调控。

总体来看,此轮政策更注重组合搭配与协同发力,体现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中求进”的政策取向。政策操作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既关注宏观层面的“水渠通畅”,也注重微观层面的“精准灌溉”,目标是在增强经济韧性的同时,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相关文章:

公积金贷款利率明起下调,苏州这样执行→05-07

重磅!央行“十箭齐发”,逐条解读来了05-07

一行一局一会重磅发声!事关降准降息、股市楼市等一揽子政策05-07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05-07

“我们受到关税政策危害最大”,加州州长解释为何起诉美政府05-07

亮点数据看发展|一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拓空间展韧性05-03

“五一”假期首日,湘桥“移动税课堂”开进古城景区05-01

守好市民“钱袋子” 商河探索建立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制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