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7:54:00
“从事隧道工作30余年,我见证了中国隧道从追赶到领跑、从人工钻爆开挖到全机械TBM智能化掘进的技术更迭过程。”隧道工匠技师李友坤先后参与过武广高铁、丽香铁路、大瑞铁路及滇中引水工程等十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参与建设隧道里程超500公里,攻克隧道施工技术难题百余项,获得13项国家发明、实用型专利,是隧道施工的“活字典”。
1994年,青年李友坤入职中铁隧道局。在参与昆明西园隧洞项目建设的时候,李友坤在工作之余还拿出休息时间研读隧道专业技术相关的书籍。4年时间里,李友坤将书上的知识倒背如流,还经常下班后跑到施工现场向师傅请教,成为了同班几十个青年中第一个学会打风钻的人。在青工技能竞赛的理论和实操中,李友坤一举夺魁,获准到集团公司培训,他又抓住时机向高级工程师学习,逐步将土木、基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我能够听声音辨别风钻里零件的磨损程度,熟知围岩的纹理和走向。我带领的班组在相同时间内总是比别的班组多掘进几米。”李友坤说。
扎实的基础加上经验的积累,让李友坤逐步成长为“隧道工匠”。参加工作以来,李友坤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云贵高原参与建设。在云南打隧道,面临着最为复杂的地质情况,涌水、涌泥、断层、瓦斯、岩爆等地质问题层出不穷。“越有挑战性的工程,越能丰富知识面。”李友坤说。玉龙雪山隧道遇到高地应力大变形,地应力释放把钢骨架扭成了麻花;高黎贡山隧道遇到63兆帕高水压,工人只能身穿防弹服钻孔排水;地下施工点渗水温度达到70摄氏度,工人需要轮换作业。多年来,李友坤奔走在各个超高难隧道施工的前沿,用毕生所学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他说:“每干成一个工程,都让我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2022年,李友坤调到中铁隧道局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大理施工段项目经理部工作。项目投标之前,李友坤用一年时间,走遍了滇中引水一期工程从丽江到红河的每一个标段,带着技术、管理人员一起优化二期配套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他忍着风湿疼痛,每天穿梭在阴冷潮湿的隧洞中,解决突泥涌水、坍塌等难题。
“二期配套工程的隧道断面小,采用以前的人工施工效率低、风险高,必须提高机械化程度。”李友坤带着劳模工作室团队,开展小断面隧洞机械化配套快速施工设备及技术研究,并对行业目前用于水平地面的焊接无人机进行改造,设计出环形运动轨迹,实现了管道无人机焊接和防腐剂喷涂,广泛应用到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中。此外,李友坤劳模工作室还将多年施工经验整理成教材,为同类工程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范例。
“全国劳模的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与鞭策,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以百倍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工作中。”李友坤说。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肖金兰
相关文章:
中国梦·劳动美|全国劳动模范李友坤——矢志解难题 掘进树标杆05-18
赣州一医院今起搬迁,这些服务将暂停→05-18
邵阳市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创新创意大赛市级初赛正式启动05-13
山东省政府发文,13项主要任务推动省级水网“一网统管”05-10
浙江寿昌:古镇音乐时装秀点亮“夜经济”05-08
总台新闻与报纸摘要关注吉林春耕生产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