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8:37:00
因为一个投诉,绍兴市鲁迅故里景区今天登上了热搜,而被投诉的内容更是让很多人意外,居然是因为那幅鲁迅夹烟的黑白版画。
鲁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故里景区位于鲁迅中路241号,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在景区入口处有一面鲁迅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一些游客来到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面墙下点燃打火机或者拿出一根香烟,拍一张“给先生点烟”的打卡照。
不过,近日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当,并在8月22日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建议将画面换成鲁迅右手握拳伏案版画。
孙女士的投诉理由是,露天场所不等于吸烟区。该画的原画是鲁迅在自家抽烟,为何去掉背景放在室外引导室外人群聚众抽烟危害他人健康?还会误导青少年。
对此,绍兴市越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回复称:“鲁迅故里景区为市文旅集团主管,非我局职权范围,建议您直接向绍兴市文旅集团提出。”
此事迅速在网上发酵传播,对于孙女士的投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有网友调侃说“换成右手握拳的话会误导青少年去打架斗殴”,更有网友表示“你把端午也举报了吧?容易引导青少年学屈原”。
对于网友的留言,孙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则表示看到很多人的不解和反对,借鲁迅的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对于此事,今天,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周一一上班他们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都表示这是历史的一个客观的现实,而且这个也是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的一张旅游名片,所以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这个事情大家还是比较一致地要求不需要去更改。
绍兴市相关部门则表示,绍兴市文旅集团会在研究后给公众一个统一的答复。
而截至发稿,孙女士在社交媒体上那条原本置顶的关于鲁迅夹烟墙的文章已经看不见。
正当讨论还是浪费公共资源?
控烟,本身是为了维护公共健康,但是,因为有了这层“正确”就可以苛责历史人物,就可以对公共雕塑、景观上纲上线了吗?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烟不离手,这放在近100年前的社会环境当中,并不算是什么恶习。而且,当时社会环境也没有强调二手烟的危害,那时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并不算是违反公共道德。不能拿近百年之后的公共文明规范,来要求历史人物。
鲁迅先生瘦削的脸庞、夹烟沉思的表情,本身已经成为鲁迅先生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人心。绍兴鲁迅纪念馆前那面巨墙上的鲁迅像,选择了抽烟这个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没有问题。要表达自己的鲜明控烟的立场,就去苛责前人,让鲁迅先生也要“禁烟”,这是绑架舆论、绑架社会。
鲁迅先生留下大量有吸烟动作的经典照片、版画,因为这样的举报以后就不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展示,这本身就是在扭曲历史,而且也会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如果,今天因为自己控烟,就投诉鲁迅先生的吸烟的形象;如果,明天因为自己喜欢猫,就翻出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所谓“仇猫”的只言片语大加挞伐……那么,长此以往,鲁迅先生本身的公共形象就会被撕裂得支离破碎,经典文本也会被搞得动辄得咎。
互联网时代让很多普通人有了更大的发言权,投诉、举报比创作、发明更简单,也更容易得到关注。但是,脱离了历史背景、背离于公共记忆、有悖于社会风俗,那些看似“正确”的举报,都应该被落实吗?
极个别人脑补出来不雅的动作,就要全面换海报;极个别人觉得对自己的冒犯,就要“鲁迅禁烟”。一人投诉,全社会吃药,纳税人埋单,这不是正常的舆论空间秩序。鲁迅先生的打卡墙,没有因为吸烟的动作而误导公众,反而是这样的举报在误导社会——原来“拿着锤子找钉子”,可以调动这么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宣传控烟是一回事,拿控烟来绑架鲁迅先生、限制艺术创作,让相关部门疲于奔命,那是另外一回事儿。那些为了逞一己之快而浪费公共资源的投诉,该消停消停了。
来源丨都市快报、央视新闻
编辑丨钱家跃
相关文章:
鲁迅也要禁烟?绍兴文旅最新回应:不会因一人投诉盲目更换08-25
泰山红门游客中心区域新增270个停车位!方便游客就近停车08-11
鲁迅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画’对你说” 绘就艺术院校思政育人新图景08-11
霍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大巴相撞画面曝光,致1死!交通一度中断07-28
为省30元门票冒充军人?判刑!07-19
唐某,限制从业,列入“黑名单”!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