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8:58:00
为切实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河口区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了“三图两卡一站一队一演练”模式,多管齐下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破解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绘制“三张图” 实现风险可视化
三图,即风险隐患分布图、应急资源分布图、人员转移路线图。河口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对全区村(社区)进行全面风险隐患排查,牵头绘制风险隐患分布图,采用“红橙黄蓝”四色分级标识高风险区域,让风险一目了然。与此同时,绘制应急资源分布图,明确应急物资储备点、水源等关键资源位置,并与灾害信息员责任绑定,方便物资调配。此外,组织5个镇(街)、95个村(社区)根据社区地形地貌和建筑布局特点,科学设计了多条人员避险转移路线,确保居民在灾害来临时能安全、有序转移。
制作“两张卡” 推动责任清单化
两卡,即居民应急卡、岗位责任卡。为提高居民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河口区制作了实用的居民应急卡,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不同灾害(如暴雨、地震、火灾等)应对步骤和逃生技巧,并通过社区广播、宣传栏、入户宣讲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确保居民能够熟练掌握应急知识,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制作岗位责任卡,明确村(社区)应急队伍各成员职责和联系方式,建立“AB角”制度,并实行应急队伍预置机制,保障应急工作连续性。
建设微型应急工作站 夯实救援根基
河口区以“全域覆盖、快速响应”为目标,按照“步行5分钟覆盖半径”原则,依托河口区消防安全守护工程项目,实现微型应急工作站在镇街、村(社区)全域覆盖。站点配备基础应急物资,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物资管理机制,确保物资高效调配与及时补充。微型应急工作站平战结合,平时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灾害发生时迅速转变为应急指挥前哨,承担多项救援任务。
强化队伍建设 打造应急主力军
河口区抓好镇街级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应急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建设,构建专业力量体系,河口区应急管理局与河口区消防救援大队建立“结对共建”机制,定期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培训,通过“结对共建”开展专业化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模式提升队员应急处置能力,并开展常态化联合演练,提升统筹协调和跨区域作战能力。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建立联训联演机制,规范管理,发挥其补充作用。
开展实战化演练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常态化演练机制,组织开展“四不”演练和紧急拉练,模拟多种灾害场景和突发情况,考验应急队伍应变和协同作战能力。邀请专业力量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应急队伍成员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确保每位队员都能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技能,成为合格的“应急第一响应人”,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陈志丹)
相关文章:
河口区推行“三图两卡一站一队一演练”模式 赋能基层应急管理新实践05-09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老旧小区改造“一小区一对策”05-08
邓州市各乡镇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05-08
马田街道首批“能人工作室”授牌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