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09:03:00
长沙晚报7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詹雅兰)酷暑炎炎,戏水消暑深受大众欢迎,但应高度警惕溺水,尤其对于儿童来说。溺水发生时,孩子往往异常安静,不会呼救或挣扎,超90%的家长察觉时已错过最佳救援时机。近日,湖南航天医院儿科开展了一场高仿真抢救演练,模拟3岁患儿溺水后的紧急救治,让这场“生命保卫战”变成一次暑期安全警示。
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廖建兰介绍,溺水抢救是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治,溺水患者2分钟可致昏迷,4至6分钟脑细胞开始不可逆损伤,超过8分钟存活率骤降。而医务人员的抢救演练,能固化“肌肉记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避免无效或有害操作,确保抢救流程无缝衔接。演练现场有序的顺序是:急诊科接到“120”通知后立即启动抢救预案,抢救小组1分钟内完成集结,心电监护、气管插管、药物复苏等操作无缝衔接,多学科会诊机制快速响应。
当然,预防重于抢救,防溺水需掌握三重防线。一是零距离看护,孩子在水边时,看护人需保持“一臂距离”,杜绝分心如看手机等。二是零隐患环境,家中清空水桶、加盖容器;户外选择有防护的泳池,远离开放水域。三是零侥幸教育,要告诉孩子“未经允许不能下水”,游泳需成人陪同。
水中营救需注意,施救者从水中营救患者,其他人帮助寻找漂浮物,在离水前将患者放在漂浮的木板上,清除其口、鼻中的水及污物,并打开气道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要注意不能使溺水者颈部屈曲,使头、颈、脊柱维持在一条轴线上,以免发生脊髓损伤。离水上岸后,立即清除患者口、鼻的泥沙、水草、泡沫、痰等,用仰头举颌法或双手抬下颌的方法打开气道;开放气道后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大多数溺水患者吸入的水分并不多,而且很快就会进入到血液循环;对有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注意,溺水患者心跳呼吸恢复后还可能会重新停止,所以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尽快呼叫120急救车,及时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抢救。
总之,一旦发生溺水,可以通过“黄金四步法”展开急救。
1.快离水。10秒内安全转移孩子,避免施救者溺水。
2.判状态。孩子无反应且无呼吸时,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切勿控水。
3.急复苏。如果是婴儿,双指按压乳头连线下方(深度4厘米);如果是儿童,单/双手掌根按压(深度5厘米),频率100次/分至120次/分。按压与呼吸比30∶2(单人施救)。
4.不放弃。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绝不轻言放弃。
廖建兰提醒,摒弃“土方法”,进行科学施救。溺水抢救的核心是恢复其供氧,倒背控水等操作会延误抢救并致命。孩子的一线生机掌握在现场目击者手中,每个家庭都应掌握溺水抢救知识。
相关文章:
掌握“黄金四步法” 科学进行溺水抢救07-22
“746352”,请务必告诉孩子!07-21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猴痘健康防护提示07-17
7岁女孩心脏停跳4次 武汉儿童医院紧急转运抢回一命07-14
静宁:家门口看名医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