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边缘何以变优质稻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06:58:00    

新疆阿拉尔市测产田块,人们操作机械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万里沙海织新绿,待到秋来闻稻香。走进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满目青翠,一派生机。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色稻田与黄色沙海构成了一幅奇特画卷。

稻香村原名阿亚格墩村,意为“最后一个沙包”,土壤沙化严重、盐碱度高。过去虽有喀拉喀什河灌溉之利,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但水稻产量、质量一直上不去,主要原因是农户分散种植,不利于改良土地、消“盐”降“碱”和改善农田水利。

变化出现在2021年,当地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契机,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稻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通过集中投入、集中改造,破解了改良土地等难题。稻香村党支部书记庞宇航说,目前全村1800多亩水稻,亩产量从过去的300公斤左右增长到现在的约600公斤。独特的沙漠稻田景观,还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稻香村的实践,重点在于推进规模化种植。当地本来就可以种水稻,只是产量、质量较低,在规模化种植基础上,通过集中投入、科技赋能进行土地改造等,提升了水稻产量和质量,将沙漠或沙漠边缘地带建成了优质稻田。

在沙漠地带建温室大棚,也是和田地区探索发展沙漠水稻的重要方式。在沙漠戈壁建温室大棚,用地成本低,有利于积蓄热量,而且实现了集约用水、精准用水,破解了水资源难题。另外,沙漠地带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所以生长在沙漠温室的水稻比其他地区温室水稻生长得更快。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科研团队连年在和田地区开展攻关,沙漠温室水稻实现稳产高产。该科研团队负责人杨其长告诉记者,从播下种子到收获只需75天,每年可种5茬,每茬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全年可达5000公斤。

在沙漠地带能够规模化种植水稻,主要得益于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进步的支撑。新疆昆玉市玉泉镇4000亩水稻种植基地应用水稻旱直播技术,种稻无须育秧、插秧,播种后浇一次水,半个月左右就出苗。基地负责人张正乾说,他们这样种水稻已有5年了,在此过程中还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肥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确保了水稻产量。据了解,该基地种植的品种为羊脂籽米,为云南声农水稻作物研究所教授蒋志农研发,曾在浙江、湖南、新疆南疆和北疆试种,而在南疆种植效果最好。主要是因为南疆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长,籽粒灌浆时间充足,有利于水稻营养物质的积累,生长出优质水稻。“应用水稻旱直播技术,农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出苗之后采用干湿间歇式灌溉。”张正乾说,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这一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节约水等优势。(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相关文章:

沙漠边缘何以变优质稻田07-20

白沙醉游人07-13

阳新:稻田里的“锁镉”传奇 “农把式”变身科学尖兵06-20

今日辟谣(2025年6月13日)06-13

考生和家长请做好个人防护06-04

【悦图】白水江畔:插秧忙,待稻香!06-03

新疆女司机逆行插队,整条路瘫痪,十分嚣张不知悔改,车牌照被扒05-29

冯巩获授“新疆文化旅游宣传大使”荣誉称号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