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为什么不审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09:09:18    

立案不审查的情况通常与立案登记制有关。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查,而不对案件实质内容进行审查。这意味着,在立案登记制下,法院在立案时主要核实的是:

1. 是否属于本院管辖;

2. 是否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

3. 原、被告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提交的证据是否与原、被告及诉讼请求基本一致。

立案登记制旨在简化立案流程,提高司法效率,但它并不等同于不审查。立案后,法院或公安机关仍需对案件进行实质调查,收集证据,并在必要时作出相应的法律决定。

如果发现立案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审查,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涉及公安机关,可以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如果涉及法院,可以寻求司法救济,要求法院履行应有的审查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立案登记制并不意味着可以省略实质审查的步骤,而是改变了审查的方式和重点。

相关文章:

刚刚,大爆发!资深大佬强CALL,发生了什么?08-21

轻信理财投入14万元 男子欲讨本金证据不足难维权08-21

线下剧宣,男女主角还原婚礼现场亲密贴脸30秒,网友:堪比婚闹现场 姚晨苦笑:现在剧宣比塑造角色还难08-20

感恩·雄起 贵州“超”力量!|卡车司机游国春:来到榕江不虚此行07-28

火星伴月,就在明晚!07-27

事发长春南湖!陆军学员跳水救人,军人本色践初心07-23

昆明成“避暑清凉游”热门目的地07-23

合伙做生意承诺“稳赚不赔”,是合伙还是借贷?|顶端法声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