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6:41:00
超1400万户民营经营主体,如繁星般点亮山东经济版图,贡献超六成的投资、逾七成的进出口、八成以上的就业。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1万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8%。
宏观数据背后,是企业车间的奔波忙碌。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从实业报国到共同富裕,山东民营企业创新创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今年1月,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车20MW启航号”在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完成吊装,开始测试。其风机的14件塔筒连接法兰是由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最大直径超12米,是行业之最。
法兰是什么?“法兰在大风车上的作用相当于竹子的竹节,只有竹节坚硬,才能保证一两百米高的大风车不被大风吹倒。”伊莱特执行总裁高玉和说。
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车20MW启航号”在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完成吊装。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对经济冷暖感触更为直接。“只有瞄准行业前沿,持续不断研发投入,进行逆周期投资,才能在市场中赢得商机,走在行业前列。”高玉和有着清醒的认识。作为风电法兰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伊莱特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奔跑,继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签署研发协议后,2024年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签署了合作协议,形成双院士科研助推引擎。今年企业又投资11亿元,建设超大装备核心部件事业部,将建设2.2万吨全球最大自由锻压机和轧制直径22米全球最大轧环机。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升级加速的形势,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能,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当前,众多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成绩不俗。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的碘化钾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形成了技术和市场双领先优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攻关500千伏超高压海底电力电缆的核心技术,从而满足了更大长度、更远距离海底电缆的市场需求。
4月1日,在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在调试护理机器人。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山东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90多项,占比75%以上。鼓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60%以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建设科技大市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设立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37家。
2024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51家企业入选2024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116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5%以上;23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1%。
人工智能风口处,一批企业迎风而起。
聚集超40万算法开发者,积累1500种大小模型算法,覆盖100多个细分行业,算法SDK数量国内最多,这些成果属于一家年轻的企业——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视角创立于2015年,由三个“90后”共同创办。“我们读书期间,就预感到人工智能将会应用于千行百业,场景也将会多样化与碎片化,只靠一家企业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于是我们开创了‘算法商城’模式,它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通过开放的工具和平台将全球开发者汇集起来,开发出成千上万种算法和场景,需求方能够像下载App一样获取AI能力。”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陈硕说。
从求学期间的创业点子,到如今专业的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工具+生态企业,极视角抓住时代风口快速成长。近三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上亿元,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9项,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山东民营经济版图中,不乏极视角这样的后起之秀,更少不了百炼成钢的中坚力量。成立于1984年的山东科达集团,历经四十余载的发展,现已成长为拥有42家成员企业的现代化大型集团,连续18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企业研发的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聚表剂改性聚丙烯酰胺等产品,在大庆、大港、胜利油田实现规模化使用。在巩固传统油田市场优势的同时,成功开拓新市场,实现了东南亚市场的突破。
山东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前列,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为民营企业稳订单、扩投资、拓市场提供重要支撑。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完备的产业体系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提供广阔空间。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持续赋能,山东中欧班列直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27个国家59个城市,260多条海运外贸集装箱航线通达世界,为民营企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5月21日,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在加工汽车零部件。
2024年,山东全省民营经营主体总数超过1400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数的98.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7%,撑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5%,连续13年稳居全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
在农药领域,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知名度颇高。
海利尔是一家致力于解决农作物病虫草害、帮助作物增产丰收、保障粮食健康安全的上市公司,也是吡虫啉、呋虫胺、唑虫酰胺、丙硫菌唑等多个产品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从家族企业到主板上市公司,离不开企业苦练内功,但在海利尔董事长葛家成看来,政策东风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下,海利尔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等10余项课题,均获专项资金支持。政府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效保障。”葛家成说。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哪里“阳光雨露”充足,哪里民营经济就活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一以贯之”,山东的不少民营企业有切身体会。
以海利尔所在的青岛为例,2019年青岛率先组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此后,《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系列政策法规出台。同时,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青岛推进政策兑现直达快享,确保惠企政策能够惠及民营企业。2024年,青岛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23.6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9.4%。
从全省看,山东出台“民营经济38条”“政策清单”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打破各种壁垒,坚持“非禁即入”,让各类企业各展所长;通过政策引导、融资支持等方式,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山东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整体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
面向未来,山东民营企业正抢抓时代机遇、勇闯发展难关,努力开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晓婉 魏然)
5月17日上午,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2岁的社区居民陈利来到银发经济产品租售中心,买了一包膏药。在工作人员郑阳的帮助下,贴到了颈部后面。“好像有点落枕了,贴一贴舒服。”
自从去年有了这家银发经济产品租售中心,陈利和很多老人都会来这里选购老年用品。这里有轮椅、拐杖、坐便器等数十种助老产品,还提供防跌居家改造、适老助老改造等服务,不仅解决了老年人不知道去哪购买老年用品的难题,还科普了银发产品应用场景。
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国家对发展银发经济作出部署,山东出台提振养老服务消费、助力银发经济的举措,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唐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峰说,作为家庭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与银发用品龙头企业,唐派集团在产品供给和消费场景方面不断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让老人了解银发用品、享受银发用品带来的便利,去年起,唐派集团不仅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一站式银发用品和适老化服务供需平台”,同时在全国建设了100多个社区嵌入式养老助老生活服务站,统一提供适老化改造、辅具租售和银发用品服务。甸柳新村街道就是其中之一。
在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民选购养老产品。
作为“银发经济+首发经济”双重融合的创新实践,省内首个银发经济中心今年3月在济南启用。该中心在国内率先构建了“银发经济中心+养老适老展示中心+养老助老生活服务站”三位一体的银发消费新场景。
“我们希望借助银发经济中心打造的这个消费场景,让更多老年人了解我们的产品。”5月15日上午,山东云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德带着他们生产的“小新智能健康机器人”来到济南银发经济中心,经过多番沟通,正式确定加入这一消费场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智能问诊等服务。
从“造产品”到“创场景”,银发经济已成为唐派集团发展增速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板块。谈及未来,张新峰坦言,“原本今年不打算新建厂了,但是国家和省里不断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措施,让我们备受鼓舞。从4月份起就着手启动山东第四个工厂的建设,依然是立足银发经济,不同的是着眼‘出海’,做海外市场,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
(大众新闻记者 魏然 陈晓婉 )
当前,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成为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
2015年至今,山东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均维持在50%以上。根据企查查关于民营企业存量数量百强城市的统计数据,山东上榜14个城市,为数量最多的省份,整体实力较强。2024年,山东省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万家,居全国第三,民营企业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但同时也要看到,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堵点和痛点。比如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市场占比不足,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短板,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等。让民营经济这支硬核力量更具发展活力,山东应在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创新、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力。
筑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民营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
持续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加大民间投资要素保障力度。将优质民间投资项目纳入省级重点库,优先保障土地、能耗、排污权等指标。围绕轨道交通、海洋装备等山东优势产业,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金融产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改善营商环境,构建政府服务民营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应从制度、法律角度进行顶层设计,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大众新闻记者 魏然 陈晓婉 整理)
相关文章:
“政策给力,自己努力,爬坡过坎有底气”(经济新方位·外贸一线见闻)05-25
对乱停乱放现象 “零容忍” 瑶海区规范共享单车管理, 让文明与便利同行05-23
多举措支持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05-23
欧盟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