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4:31:00
近日,一批重20吨的可食仙人掌叶片在昆明海关所属天保海关监管放行后启运发往越南,这是我国首批出口的可食仙人掌。仙人掌具有耐瘠薄、抗干旱、耐虫等特点。在我国,可食仙人掌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发展可食仙人掌产业不仅投入低、回报期短、见效快,还能有效缓解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当下,我国云南、四川、贵州、海南等地正通过扩大种植面积、研发精深加工产品、推动农文旅融合等方式,将可食仙人掌产业打造为乡村支柱产业,带动乡村增绿、农民增收。
摆脱困境 一举多得
我国首批出口的可食仙人掌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开化镇红旗社区庄子田村,该村是目前全国仙人掌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庄子田村曾是石漠化重灾区,高达80%的土地寸草难生。村民人均耕地不足1.9亩,生计无着,70%的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庄子田村一度成了“空心村”。当地种不出什么好庄稼,唯独仙人掌,在村里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几年前,该村选定可食仙人掌产业,注册成立了庄子田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村里的石漠化土地免费流转到村集体,规划种植仙人掌。目前,庄子田村的仙人掌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综合年产值逾1088万元,辐射带动文山及省内其他州市种植仙人掌2.5万亩。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冷碛镇桐子林村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村里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很多野生仙人掌,村民过去常将仙人掌的果实“仙桃”当作野果食用。桐子林村通过调查研究,将可食仙人掌产业选定为“一村一品”战略产业,自2010年起,开展品种筛选、引种栽培、开发利用等试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遵循“适地适树”的科学经营管理原则,大力发展可食仙人掌产业。在桐子林村的带动下,泸定县其他与桐子林村土壤、气候条件相似的村也开始发展可食仙人掌产业。截至去年8月,泸定县规模种植仙人掌面积已达2万亩,亩产值达6000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助农增收的双重目标。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隆兴镇滨江村地处赤水河畔,常年高温、干旱、少雨,产业发展十分困难。经过多次外出考察与调研,滨江村将可食仙人掌产业确定为带动群众致富的产业。历经14年的耕耘,仙人掌种植面积从300亩发展到如今的1200余亩。
延链拓链 生金长银
在扩大可食仙人掌种植面积的同时,各地也在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品牌提升相关产品的知名度与销量。
去年,庄子田村启用了上海援建的4000平方米仙人掌果加工厂,对仙人掌果进行分选、清洗、冷凝、包装,并不断优化销售、仓储、运输等环节。在打通供应链的基础上,庄子田村还加强与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培育精深加工产业,研发仙人掌冻果干及含片、仙人掌粉、仙人掌酒、仙人掌酵素等衍生品,提升产品价值链,推动可食仙人掌产业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已研发出10余种仙人掌系列产品。
2020年,“泸定仙桃”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泸定县线下、线上共同发力,在菜市场与景区开辟仙人掌果线下直销区,日均销售仙人掌果达1万枚;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直销,并在多个大型展会中进行“泸定仙桃”品牌推广;鼓励当地加工厂收购仙人掌果,将其加工成果汁、面条、果酱等产品;引进仙人掌果加工企业,建成完整的生产线,去年已开发出第三代仙人掌果饮品,销售额达50万元。
在滨江村的仙人掌基地,工作人员根据仙人掌的年份对其进行加工,嫩片仙人掌被烹制成菜肴,两三年的仙人掌被制成面条、榨菜等,一年的仙人掌则被运往习水县城的仙人掌果汁加工店。店内,工作人员快速对刚从基地运来的新鲜仙人掌进行除刺、清洗、切段、打汁、调味等处理,制成饮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目前,该店已开发出仙人掌花茶、仙人掌红茶、仙人掌养生茶等30余种仙人掌饮品,日均接待顾客400人左右、消耗仙人掌500斤左右。
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的仙人掌种植基地,农户通过直播销售仙人掌果,供不应求。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仙人掌果耐储运性较好,在运输中不易受损,冷冻可保存一年,解冻后果肉依旧鲜嫩多汁。仙人掌的花晒干能泡茶,果籽能提炼精油,修剪下来的叶片可作种苗,每片单价18—28元,受到省内外收购商的欢迎。明年基地的仙人掌进入盛果期后,每亩能产1吨果实,市场价约为每公斤48—68元,加上花、叶片等副产品,整体效益十分可观。
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仙人掌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用仙人掌叶片和仙人掌果开发出嫩叶汁、果汁等饮品,产品在北京、上海、广东广州等地销售,并设立了仙人掌饮品和护肤品直营店。
仙人掌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在庄子田村,鲜果采摘、科普教育、40年以上仙人掌老桩观光等体验项目在成片的仙人掌地中开展。在当地的农家乐里,包括仙人掌炖鸡、仙人掌刺身、仙人掌炒蛋等特色菜品的“仙人掌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该村还通过举办仙人掌采摘节,提高仙人掌深加工产品的知名度。
在可食仙人掌产业的带动下,许多曾经产业贫弱、土地贫瘠的村变得绿意盎然,成为“生金长银”的“聚宝盆”。家乡的巨变像磁石般吸引着远方的游子,越来越多离乡的村民选择返乡投身可食仙人掌产业,在家乡的土地上共同耕耘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08-22
“肉达峰”后如何“吃得好”?广东畜牧业八大协会组团拿出“媒体+”方案08-22
可食仙人掌增绿又增收08-15
大冶市举行“产才联动·科创共兴”科技交流合作专场活动08-14
链上京津冀丨① 机器人产业链:人机共生 协同“总动员”08-10
潮评丨浙BA,打好场外更大的一场比赛07-28
民乐:巧做“节水文章” 绘就生态新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