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09:31:00
神木市贺家川镇,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作为昔日神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中心,这里见证了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曾设立过苏维埃神木县政府、一二〇师卫生部、晋绥边区后方医院等重要机构,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也曾在此救治伤员。距镇政府3公里的贾家沟村,更是神府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
红色记忆:薪火相传的生动课堂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贺家川镇温路家村的神府特区政府展览馆。在展览馆内,72岁的老支书讲解员尚庆华正深情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每一次讲述先辈的故事,都让我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希望通过讲解,能让大家不忘初心、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持续闪耀光芒。”尚庆华表示。
该展览馆内展陈记录了全民族抗战时期神府革命根据地积极输送兵力支援前线等光辉史实,生动展现了神府人民不畏牺牲、无私奉献,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这里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展览馆除基本陈列外,还运用声光电技术、半景画以及VR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显著提升了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有效增强了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
融合创新:农文旅共绘振兴蓝图
“近年来,贺家川镇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先后打造了神府特区政府展览馆、抗战日报社展览馆等五大主题展馆,通过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产业、特色高效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贺家川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琼说。
贺家川镇神府苏维埃政府展览馆 资料图
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贺家川镇已形成“旅游+农业”“旅游+教育”“旅游+文化”的三大产业格局。该镇着力构建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红色民生“四位一体”发展思路,积极开展红色遗址保护修复工作,对苏维埃政府旧址、一二〇师被服厂旧址、晋绥边区后方医院旧址等多处重要遗迹进行了修缮。同时以天台山景区为核心,串联打造了贾家沟村神府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展馆、苏维埃政府旧址、杨家沟整风运动及抗战日报社旧址等红色革命纪念场馆。此外,通过整合现有的果蔬大棚种植基地、品牌山地苹果园、高标准农田等资源,初步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绿色业态+特色产业”的“三色”融合发展之路。
产业支撑:特色种养夯实富民根基
近年来,贺家川镇充分发挥“一河一川”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红枣、蔬菜、畜牧、药材等特色产业,已建成百头林麝特色养殖、千头藏香猪养殖、千头肉牛养殖、千亩山地苹果园、千亩设施果蔬基地、千亩高标准农田在内的“五个千量级”工程和万只湖羊养殖的“一个万量级”项目,共同构成规模化的“百千万”种养殖示范基地。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万亩以上,红枣保存面积达5万亩。
走进贺家川镇丰劳山村的山地苹果产业示范园,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挂满了套袋苹果,合作社生产负责人高会兵正带领工人们仔细查看苹果长势。“我们合作社雇用的都是当地村民,每人年薪是6万元左右,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高会兵介绍说,今年苹果产量预计可达30万斤左右,能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
据了解,该示范园是丰劳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丰盛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的村集体经济项目。目前果园总面积900亩,其中苹果800亩,杂果100亩,并配套建设了运输道路、电力设施和滴灌管网等基础设施。
小苹果成就大产业。如今,丰劳山村依托苹果种植,成功摸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 宋艳霞 王重阳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08-22
“肉达峰”后如何“吃得好”?广东畜牧业八大协会组团拿出“媒体+”方案08-22
探寻红色足迹,沪疆两地青少年同心筑梦08-18
可食仙人掌增绿又增收08-15
大冶市举行“产才联动·科创共兴”科技交流合作专场活动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