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9: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玉涵
如果说2024年有什么现象级的出版物,那《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肯定算是其中一本,它刚刚获得了第13届春风悦读榜年度非虚构作品,在颁奖现场被很多写作者、出版人推荐。
当两位都擅长观察社会问题的写作者相遇,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会碰撞出怎样的话题?在颁奖礼结束的第二天,“图书馆”的作者杨素秋做客钱报读书会,在博库书城和电视剧“小系列”原著作者鲁引弓,围绕“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书题,围绕当下图书馆功能的变化、阅读习惯的改变,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读书会现场(图源博库书城)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是2024年的一部现象级作品,一经发布就受到广泛关注。书中记叙了高校教师杨素秋2020年到2021年在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挂职的经历,过程中她牵头建起了一座区级图书馆,而建立过程中不断遇到想象之外的困难,这位临时“芝麻官”一路“过关斩将”。
在读书会的现场,杨素秋向读者们分享了这本书创作的背景。原本在高校教授美学和文学的杨素秋,在2020年去政府挂职之后获得了与此前生活不同的体验。她发现新环境的运行逻辑和高校大不相同,她不仅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管理制度,还会因为散漫的天性而出一些“洋相”;推进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更是因为牵涉多方利益,遇到种种荒诞的事情。
她将这段特殊的经历与感受,以及与朋友们合力编写书单的故事,记录成书。
杨素秋透露,写作曾因外在压力一度搁置,在编辑的热情帮助下才最终成文。“这本书的命运也证实了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再一次揭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掩饰是没有用的,让我们慢慢地面对这些问题,不断推动让这些障碍渐渐变小,这是写这本书想要做出的努力。”
“这本书非常难得。”鲁引弓表示,自己被书中流露出的善良所打动:杨素秋老师为碑林区图书馆选书的考量,很有人间烟火味,很善良。“这个善良,做起来其实不容易。”
资深媒体人出身的鲁引弓,曾与书商有过接触,深知其中良知与市场的博弈。“她用很质朴、很生动的话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了解到,哪怕再有情怀的文化事业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心才能走下来。”
书架后移
借阅减少的图书馆反映出什么问题
鲁引弓对书名有很深的体会:“这个题目有巨大的能量。”
“今天我们的图书馆和过去的图书馆是不一样的。”鲁引弓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省图书馆协会的理事,他观察到,现在的图书馆不再像以前主要承担借阅的职能。每天一大早,图书馆的座位就被占满,多是考研考公的人,或是假装上班的人。而书架上的书,坐在那里的人不一定会去看。有的图书馆把书架移到楼下,原本的地方摆上教室一样的桌椅,图书馆正在变成自习室。图书馆座位的利用率很高,也印证了图书出借率的降低。
“但这是不可阻挡的,图书馆的功能在变化。”鲁引弓表示,图书馆能够提供一个安心自习的场所,当然是件很好的事情,同时这样的现象也值得关注。“书名《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提出了这个时代的问题。中国南北东西城乡差距特别大,图书馆在今天为什么还需要,很值得思考。”
杨素秋表示,这本书的书名正源自于当地文旅系统某领导提出的问题。该领导发现,图书馆工作日没什么读者,就算周末人多也多是考公考研的人,那么花大力气配备硬件设施、工作人员,是不是没有把钱花在刀刃上,有没有必要建这么多图书馆?
杨素秋用一整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同时她也在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世界上确实需要图书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图书馆在功能实施方面存在好多问题。”
杨素秋分享(图源:博库书城)
一方面,杨素秋在调研中观察到,大部分边远地方的图书馆,图书质量完全不符合人的需求,导致了资源的闲置。这些图书馆里的图书只完成了数量的任务,采购的书目没法看,很多柜子都锁着落了灰。
另一方面,杨素秋也在思考,为什么这20年来年轻人读书少了。通过在图书馆对读者的观察,她发现,10岁以上儿童图书的借阅率急剧下滑。
“近十几年来,中学教育的不断加码,使得家长与学校形成了一个共谋,造成了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叫‘内卷’。”她由此反思,造成孩子高压学习,没有时间去看“闲书”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跳出来置身事外。“我们都应该想想,我们有没有给这样的环境添砖加瓦。如果发现这个系统在变坏,要紧的是我们怎么做去让这个系统好一点点,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变得好一点点。”
短视频时代
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如今也是短视频流行的时代,更多人愿意通过短视频快速地了解一本书、一部电影,信息获取的新方式让我们离图书更近还是更远了呢?图书馆在当下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
“现在知识接收的渠道特别多,除了纸质书、电子书、短视频以外,还有听播客,相信很多年轻的朋友有这种习惯,用这些方式快速吸收不难的知识、获取最新的信息,是很好的事情。”杨素秋认为,对于短视频不用特别排斥,只是需要甄别,面对流量很大的带货博主时提高警惕。
“当然,吃一个维生素片的感觉,和吃一只饱满的橙子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有重新投入原著的一种愿望。”
而关于图书馆的新功能,杨素秋讲道,我们应该把它理解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聚合中心。“我们图书馆有一个清水习字的区域,经常看到陌生人互相交谈,群众的反馈也显示,大家很喜欢这种实体的、线下的活动构成的新连接。不管做什么,人们能越来越多地到这个空间里来,总有一天有机会拿起一本书来看。”
鲁引弓深表认同,图书馆能够带给人一种温暖。“图书馆可以在一个人最困难的时候,人生被卡住的时候,提供一个心灵栖息地。”
对于考公考研的奋斗者,对于假装上班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栖息的站点。他还提到春风金翻译奖金晓宇,正是在图书馆学习外语,翻译图书:“图书馆对他有巨大的作用,是他生命中的加油站。”在这里,拾荒老人可以安静地读书,院子里也可以有人挖野菜。
鲁引弓分享(图源:博库书城)
“图书馆拥有一种温情的东西。”杨素秋也深有体会,“只要你是一个公民,你就有权利走进来,无论你在做什么,我们也不应该规定你在里面做什么。刚才讲到拾荒者有权利进入到这里,我也特别想强调的是,图书馆确实是一个能够缩小社会差距,拉近均等性的一个可能空间。”
杨素秋在建图书馆时希望,更多工薪阶层的孩子能够走进这里。采买价格不菲的立体翻翻书时,和馆员发生过分歧,有人认为这类书价格贵,随意翻看的话破损率还高,但是她坚持采购了一批。
“如果一本书都是七八十、一两百的价格,肯定是中产在买,那么普通收入家庭的孩子,书店不允许他打开这个书,图书馆又不进这个书,那他永远接触不到,失去了可能性。所以,为了拉平这个均等性,我们必须来提供。因为我们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就应该去服务更广泛的人群,而不是更窄的人群,所以我们就这样做了。”
杨素秋在第13届春风悦读榜颁奖典礼发表感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人活多久,看晨起就知道?寿命短的人,早起一般有这5个特征05-11
春风沙龙 | 杨素秋×鲁引弓:借阅量不断降低,为什么还需要图书馆05-11
潮声丨撒哈拉的那粒沙,为何飘落浙江05-11
为什么一到夏天,手上就长透明小水泡?05-06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晴去世,年仅57岁05-05
降雪致长白山天池景区关闭,有游客在户外等待一小时,景区回应05-05
“1+2+3+1”,这个“万能早餐公式”值得试试!05-03
河南省济源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