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黄山毛峰正式开采!
2025-03-2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6:52:00
郑州日报记者 郭涛 通讯员 秦臻 李玉玲
大地似流火,大棚如蒸笼,70多岁的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原支部书记樊海风和村民一起查看新引进的蔬菜水果。任村支书30余载,她带领村民硬是将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沟沟变成了环境优美、企业兴旺、村民都住上“小别墅”的“山村都市”。黄固寺村还喜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而她自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时间追溯至1990年,樊海风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全村600多户,家家穷,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办公没经费,发展没资金。为了解决好发展的“第一桶金”,樊海风把主意打到了自家的耐火材料厂。面对丈夫经营多年的心血和全家的经济支柱,樊海风反复做起了家人思想工作:“人活着不能光知道赚钱,咱作为干部,就应该为群众吃亏。”就这样,樊海风把自家的耐火材料厂迁回黄固寺村,改为村办企业,又多方筹资,一鼓作气办起化工厂、油站等3家企业。一个个企业兴办成功,昔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经济强村。村企还吸收村民800多人就业,解决了村民治病、“五保户”照顾、军烈属补助等资金问题。
乡亲们腰包渐渐鼓起来了,但樊海风的眉头却没有舒展。村子处于采煤沉陷区,一部分村民住宅地基下陷、墙体开裂,还有一部分民房濒临倒塌。看着这些,樊海风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让乡亲们住进漂亮安全的房子。2005年10月,黄固寺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聘请专家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多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反复讨论,最终决策将全村规划为工业区、农业区和新型社区。2007年冬,黄固寺村第一个新型社区——花园小区开工。随后5年多时间里,该村先后投入1.7亿元,建成5个新型社区,黄固寺村成为新密市第一个实现整体搬迁的村庄,630余户村民住上了梦寐以求的“小别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一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战役打响,在保护村庄原有的山水风光和田园气息基础上,村里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一心一带六景区”,同时发展“生态、休闲、娱乐、旅游”农文商旅融合产业,建成了农耕园,修复了古寨,研学基地外来客人络绎不绝,拥有万余名在校学生的郑州医药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也落户该村。
目前,该村建成了村级污水处理厂,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万人安全水厂、幼儿园学校、60间老年公寓、5个游园广场、4家新村超市、3家绿色酒店,群众生活全部实现社区化。65%以上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已经退休的樊海风,还担任着郑州市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项目导师,碧绿的田野上,还在不停地为集体和村民的幸福生活奔波着。她说:“党支部书记可以退休,但党员没任期,党员要永远为老百姓奉献。”
来源:郑州日报
相关文章:
老支书的新使命07-11
追溯红色记忆,践行铁路担当——上海一队郑上三组参观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07-08
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干群携手织密防灾网 1小时紧急转移21人实现“零伤亡”07-08
“国防教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07-04